一、我们注意到,刚才发布的全市人口普查数据非常丰富,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来我市人口和结构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特征,能否为我们深入解读下这些新变化、新特征?
答:感谢您的提问。人口是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要素。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人口均衡发展。刚才公布的普查数据,全面准确反映了我市十年来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人口大市地位巩固。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1101.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达10.85%,人口总量位居全省第1。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市常住人口增加了97.9万人、占全省比重提高了0.37个百分点,人口总量规模继续扩大,人口大市地位得到巩固。
二是少儿人口比重上升。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达23.46%、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51个、4.68个百分点,比2010年的18.13%提高了5.33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比重上升,反映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以来,我市出生人口呈现明显回升态势。
三是人口素质明显改善。十年来,全市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大幅上升,人口素质明显改善。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68年、比2010年提高了0.55年。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由2010年4677人增加到8721人、增长了86.47%,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由9253人增加到9990人、增长了8%。
四是中心城区首位度提高。从人口区域分布看,人口加速向中心城区流动,市区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2020年市辖区常住人口达365.2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106.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33.14%、比2010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有利于进一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这里面既有市区经济强,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居住环境,兰山区位列城区高质量发展排行榜山东第3(仅次于黄岛区和历下区),也有县域经济相对较弱、人口向市区流动的原因。
五是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06%(全省为63.05%,2019年我市为52.75%,全省为61.51%),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06.6万人,分别比2010年提高10.01个百分点和增加154.3万人。十年来,我市新型城镇化道路成效显著,且距离城镇化率70%的成熟阶段还有近10年黄金发展期,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将创造大量消费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谢谢。
二、从普查数据中,我们发现,十年间我市常住人口增加了97.9万人,请问这一数字背后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感谢您的提问。这次普查,我市常住人口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了97.9万人、增长9.75%,增量位居全省第3、仅次于济南青岛,增速高于全省3.76个百分点。这一数字的背后,蕴含的是过去十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发展经济的结果,是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结果,是厚植文化底蕴践行绿色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口政策红利释放的结果。
一是经济跨越发展增强了承载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全市实现GDP 4805.3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由全省第7位跃居第5位,跻身全国地级市20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了人口承载力。
二是营商环境改善增强了吸引力。临沂是中国“市场名城”“物流之都”,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地级市,省里又规划了“鲁南经济圈”,面临区域发展叠加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市场活力持续得到激发。2020年全市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其中企业数量超过31万户,民营经济占比超过90%,“十三五”时期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创造社会就业能力强,吸引了省内外人口来我市经商居住,2020年市辖区常住人口365.2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106.8万人。
三是生态文化优势增强了集聚力。作为东夷文化核心区,临沂建城史近3000年,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沂蒙精神享誉全国。近年来,我市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项具体行动,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蒙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城区“六河贯通、八水绕城”,形成了“一城绿色半城河”的特色景观,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像一个江南城市”。生态文化优势增强了集聚力,2020年流动人口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95.9万人,增长111.54%。
四是人口政策调整释放了生育率。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以来,我市新出生人口数明显增加,2016-2020年出生人口为89.3万人、年平均出生人口17.8万人,尤其是2017年出生人口达到26.6万人。在政策带动下,有力促进了人口的持续增长。
谢谢。
临沂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新闻发布会通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