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4448443-03_F/2014-0730003  发布机构  临沂市统计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14-07-30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思路建议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及下半年思路建议

2014-07-30   作者: 点击数: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和“三个三”经济工作主框架,凝心聚力,奋发作为,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在中高速平台平稳运行,质量效益、后劲结构、民生保障趋势向好

(一)主要指标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16亿元,增长10.2%,快于全国2.8个、全省1.4个百分点,稳定在中高速增长合理区间。指标增幅相对较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快于全省5.7、第2位的菏泽0.2、第3位的德州1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收入、国地税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7.7和9个百分点,均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增幅分别高于全省1.4、0.1和15.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第4、第2位。相关指标支撑较强,工业用电增长14.2%,快于全省10.5、第2位的菏泽3.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增长15.2%,工业电力弹性系数达到0.92;社会融资总额822.5亿元,增长104.2%,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加额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3位。指标间匹配性较好,税收收入占二、三产业增加值的12.9%,与全省相当;全社会用电、金融机构贷款增速与GDP弹性系数分别为1.2和2.1,均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额与GDP弹性系数同比均有提高。

(二)质量效益稳中有升。全市公共财政收入143.7亿元,国地税收入213.2亿元,分别增长17.5%和14.8%,占GDP比重分别达到7.9%和11.7%,同比提高1.2和0.7个百分点。财税收入质量较高,税收收入增长19.1%,占公共财政收入的86%,高于第2位的青岛1.5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税收占比分别达到40.6%、59.3%和33.4%,服务业税收占比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全市争取上级资金127.2亿元,增长15.8%;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49.8亿元,同比增长1.3倍。工业效益平稳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增长16.7%、12.2%和14.6%,增速快于一季度2.1、0.4和3.6个百分点;产值过亿元企业比去年提前一个月突破1000户,同比增加245家,利润、利税过亿元企业分别达到21家和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和1次。节能形势较为稳定,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4%,好于年初目标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增长9.2%,低于增加值增幅6.3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有效推进。产业结构向好,农业生产稳定,夏粮亩产同比增长1.2%,夏播作物长势良好,现代农业发展较快。工业呈分化发展特征,全部行业、近八成企业、七成以上产品同比保持增长,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明显快于其他行业;新兴产业产值增幅快于传统产业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年初提高0.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8.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3.1%,快于一季度0.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9.1%,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趋优,服务业、产业投资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6.8%和87.3%,同比提高3.3和0.9个百分点;工业技改、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占工业投资的65.9%和19%,同比提高5和0.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9.9%,占全市投资比重(17.2%)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减少三成以上。

(四)发展后劲趋势向好。三大需求平稳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108.7亿元,增长18.6%,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0.6亿元、578.5亿元和519.6亿元。电子商务、会展经济、信息消费和高端城市综合体经济等消费增长点得到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4亿元,增长12.8%,增速快于一季度0.2个百分点。完成进出口总额52.8亿美元,增长27.5%,增幅高于一季度17.3、去年同期17.4个百分点,产业发展和新增外贸主体成为扩大出口的重要支撑,农产品、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木业、冶金建材、化工行业占全市出口的74.2%,出口前10位企业中有6家为新培育外贸主体。资金要素保障到位,全市项目到位资金1313.1亿元,增长26.6%,高于投资增幅8个百分点(全省同期资金到位增幅低于投资近4个百分点),98.1%的资金来源自筹、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新增贷款额分别增长21.4%和67.5%。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引建市外招商项目306个,到位市外资金235.2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全年任务的59.4%。工业品购销价格降幅收窄,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同比均下降2.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3和0.5个百分点,表明工业品需求略有改善。

(五)民生事业持续改善。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6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260元,分别增长10.4%和13.3%;居民人均储蓄存款2.5万元,同比增长16.3%。企业用工快速调查显示,上半年有近75%的企业用工净增加或持平,预计第三季度用工增加或持平的占85.7%。各级财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38.4%、43.1%、28.7%、13.7%、64.3%和57.3%。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8万套,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2.5万户,完成全年任务的73.7%。市场物价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6%。

二、我市经济能够在中高速平台平稳增长,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内生动力、市场活力、大项目、县域经济等形成了有力支撑

我市属于后发地区,是东部的中部、山东的西部,在实施追赶和产业转型的进程中,经济增长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中高速平台,符合当前阶段“东低西高”的规律。同时,我市经济外向度较低,产业产品门类齐全,民营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相比全省及周边市较轻(去年重工业占比为61.8%,低于全省6.2、济宁12.2、日照2.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在宏观经济下行、全国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势放缓的形势下,各项指标增幅在全省位次保持稳定或前移,具备以下支撑条件。

(一)内生动力较活。所谓内生动力,主要指经济区域或经济体特有的制度、政策安排激发的内部发展的活力。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政策,结合实际争取和进行了制度政策安排创新。积极落实参照执行国家中部政策、商城国际化、西部经济隆起带和稳增长政策,国家生态文明示范等一批重大改革先行先试权。同时,根据临沂实际,着力推进“三项计划”,出台金融和融资改革促进办法,在现代产业培植、骨干企业培育、国际商贸名城建设、工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上半年,“10+6”现代产业产值突破5700亿元,增长16.4%,投资增速(20.6%)快于全市2.1个百分点;“1531”骨干企业完成产值175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7.8%,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1288.6亿元,出口19.2亿美元,分别增长27.6%和71.4%。

(二)市场活力较强。我市民营经济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近八成,一大批“小老板”、民营企业商机捕捉准、决策快、见效快,市场及政策适应性强,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去年推进“个转企”,率先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等行政审批改革,营商环境得到改善。上半年全市新登记注册企业1.8万户、注册资本(金)247.6亿元,可带动160亿元GDP、37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全国企业发展工商指数研究表明,企业注册资本每增长1亿元,GDP、公共财政收入分别增长6530万元和1490万元)。全市民营经济税收占国地税收总量的87.5%,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89.1%,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近八成,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推力。临沂商城货运周转量、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98.2%和50.9%。

(三)大项目招建力度大。计划投资过亿元在建项目978个,同比增加105个,投资额增长22.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6.8个百分点;市级重点项目单体规模超过4亿元,万达广场、华润中心等7个城市综合体计划总投资过百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大,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02.6亿元,增长31.5%,增速快于全市12.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首届资本交易大会、现代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顺利举行,上半年累计洽谈项目800多个,签约合同金额近3000亿元。

(四)县域经济发展进入较快通道。启动县域经济第二轮倍增计划,县域经济发展动能较强,产业集聚发展明显,罗庄、兰陵的冶金(建材)业,兰山、费县的木业,沂南、沂水、莒南、临港的化工,郯城的纺织服装,兰山、罗庄、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的机械,兰山、平邑、经济开发区的商贸物流业投资分别占全市同行业投资的37.9%、73.9%、42.7%、20.4%、52.8%和41.2%。蒙阴、沂水列入全省21个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我市及河东、莒南、临沭被确定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县域财政较快增长,15个发展主体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38.3亿元,增长20.8%,快于全市3.3个百分点;有3个县区收入过11亿元,10个增幅超过20%;157个乡镇、12个市级重点镇分别增长20.4%和22.5%,呈现出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从预期性看,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对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形成压力。当前经济仍然面临错综复杂局面,美日欧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普遍放缓,外部需求依然疲软。全国经济增速从去年同期的7.6%回落到7.4%,略低于年初预期目标,投资、消费、出口、用电量、货运量等动力指标增势普遍放缓,企业对市场前景预期仍较为谨慎,经济下行压力仍存。尽管5、6月份有所回升仍处在中速增长区间,但在区间管理调控下,短期内经济增长不会明显回升。我市经济发展虽然放在全国全省大环境中表现出又好又快增长势头,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小幅回落,且低于按赶超要求确定的预期目标。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近三个月持续放缓,环比分别回落2.6、2.3和1.4个百分点,国地税收入也从年初增长27.5%放缓至14.8%,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不仅增幅低于去年同期,在时间进度上也分别滞后4.5、9.2和2.1个百分点。全市GDP增速虽跃居全省第2位,但仍连续6个季度下行、创2009年以来季度新低,慢于省委科学发展考核年度达标线0.5个百分点,与“十二五”发展规划、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等目标仍有差距。

(二)从趋向性看,内外需求趋缓导致发展动力有所减弱。投资较快增长动力减弱。固定资产计划总投资增长21.7%,低于去年同期5.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幅低于全市1.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增势趋缓,分别增长16.3%和14.9%,同比回落5.5和4.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虽然快于全省和前几个月,但同比仍回落9.2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下降33.2%和4.9%,家具、家电、建筑及装潢材料等居住类商品受此影响增幅回落2.2、7.4和17.4个百分点。外需不足仍较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仅增长7.3%,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低于销售产值增幅6个百分点,有出口业绩的企业仅占10%;对境外经济较为敏感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增幅低于全市3.5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仍需提振。受行业竞争、电子商务挤压等因素影响,传统消费业态动力有所减弱,超过44%的行业零售额增幅同比回落,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

(三)从协调性看,传统路径依赖对转调增效形成了制约。我市经济仍属于速度效益型发展模式,尽管在贯彻落实上级预调微调政策,创新示范、集聚引领、特色发展布局下有了悄然变化,成效仍不显著。存量经济,现有行业、企业存在诸多短项,服务业主要依靠传统服务业特别是商贸物流业,且层次不高,占比提高幅度明显放缓;工业重化特征明显,重工业占比自2005年(52.7%)首次超过轻工业后,发展明显加快,占工业产值比重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尤其是2008年以来,低层次冶炼、煤化工等项目在新增工业产能中占比超过七成,先进装备制造业占比不升反降。企业运营存在用工、融资成本上涨等问题制约,用工成本以年均10-15%速度上涨,实体经济收入利润率低于银行利率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5.6个百分点,半数以上行业增幅不足10%,停产及减产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4.7%。增量经济,新上项目仍以原结构外延性扩张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48.5%)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现代产业招商中六大新兴产业项目个数、投资额仅占32%和26%,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和核心技术拥有量整体仍然不高。部分项目因供地不足、环境制约落地困难,上半年全市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比仅增长8.5%,比一季度回落41.3个百分点,富临凯撒新城、新港木业等一批过30亿元、60亿元签约项目受制于土地指标尚未开工;因大气环境质量反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未达进度要求,省环保厅已暂停我市全部工业项目环保审批。

(四)从平衡性看,县域间发展水平仍不平衡。从县域财政看,三区九县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差距达到26个百分点,兰山区、罗庄区、沂水县半年均跨过11亿元,占全市县域财政的42.6%,还有3个县区(开发区)不足3亿元,2个县区未达时间进度。从招商引资看,经济开发区亿元以上招商项目29个,还有5个县不足15个。从后劲结构看,有6个县区亿元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超过40个,最少的仅10个;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仅15个,仍有7个县区至今空白。从信贷投放看,新增贷款投放集中于市辖区,约占全市新增贷款总量的71.8%,县域存贷比仅为56.9%,低于全市8.8个百分点。从企业效益看,兰山区、沂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超过20%,还有10个县区不足10%。

(五)从约束性看,能源消费增势加快对节能形势形成压力。我市当前仍然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较强。全市上半年电力消费总量达到181.9亿千瓦时,超出进度调控目标2.9亿千瓦时,工业用电增幅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远超增加值领先幅度(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月度工业电力弹性系数均值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企业能源消费持续加快增长,上半年增幅高于年初0.7、一季度1.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75.2%)较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有14家企业能源消费突破10万吨标准煤;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炼焦工序单位能耗、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分别为全国的1.5倍和1.1倍。当前能源消费较快增长,有去年基数因素,也与部分新增高耗能项目投产有关,后期走势仍需密切关注,确保全年目标能够完成。

四、全年经济走势预判及思路建议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发展步入增长新常态,实现年初预期目标可期。全球经济进入经济增长低水平波动、流动性过剩、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剧烈、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新阶段,虽然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但总体已走出危机,呈缓慢复苏态势。国内经济步入有效需求不足、发展平台下移、潜在增长率下降、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常态”,通常领先于GDP同比增速约一个季度左右的“克强指数”,在经历了2月份以来持续四个月的加速回升后,与低基数因素共同推升了第二季度GDP的同比涨幅,6月末“克强指数”开始出现回落,考虑到去年三季度基数相对较高,第三季度GDP同比仍有下行压力。虽然部分经济指标增势放缓,但支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性变化,经济运行出现大幅回落,甚至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从先行指标汇丰PMI、官方PMI双双回升至50%以上,到出口增速连续回暖、PPI降幅连续收窄,稳增长政策初见成效,二季度经济增速比一季度稍快0.1个百分点。中央调控思路实行区间管理,尽管稳增长政策目的在于不滑出下限尤其是底线,但力度逐步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总体将稳中趋松,全年实现7.5%的调控预期已经明确。我市经济走势与全国全省基本一致,但发展的稳定性、支撑性相对较强,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回暖,特别是近期国家一系列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措施的落实,将对我市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农村经济、劳动就业、民生保障等薄弱领域产生积极作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将继续增强,预计将呈稳中略升、稳中向好态势,经济发展赶超目标将力争完成。各级应理性看待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的现实,既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更要看到我市经济仍然具备不少有利因素,咬紧任务目标不动摇,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三个三”工作框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平稳发展。

(一)加快项目进度壮大增量。投资既是稳增长的关键,也是壮大增量、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要以国家投资和产业政策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积极破解难题,加大推进力度。把“10+6”产业项目牢牢抓在手上,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进度,确保早签约、早落地、早投产见效。加强对国家调控政策把握和上级有关部门衔接,摸清、摸准国家政策资金趋向,提前梳理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搞好规划,落实条件,层层争取,力争纳入国家、省战略盘子。发挥优质投资的关键作用,依托现有产业、企业,突出抓好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招大引强,传统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项目,必须坚守技术水平较高、市场前景好、不新增加单位能耗和排放的底线,严格项目准入评估标准,坚决杜绝新上“两高一资”、过剩产能项目;对于新增的能耗排放,必须通过新上低耗能排放项目冲抵。所有项目从一开始就要及早完善土地、环保、施工许可等手续,以便及时纳入统计范围。加大对进度滞后重点项目的调度,打好项目建设提速“百日战役”,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实施进度。政府主导的公益型、民生类和基础性项目,要按照上级稳增长政策要求,财政资金及早到位,加大项目建设进度。

(二)释放短项潜力补齐存量。存量短项,是指一个产业、一个企业在发展当中存在着的缺陷或不利于发展的因素,以致出现了可以实现而未能实现的情况。补齐存量短项能够以较小的资本增量去优化、改造、盘活较大的资本存量,变短项为长项、存量为增量,是加快经济总量升级和规模扩张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发展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提升并举,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搞好专业化招商对接,坚持高端引领,落实扶持政策,倾斜生产要素资源,加快规模膨胀;传统产业要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拉长加粗产业链,实现“零地”扩张、“就地”提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质量水平,提供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对过剩产能行业,特别是有市场企业,在利用市场机制和必要行政手段淘汰的同时,也要经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途径,节能减排,发挥效益。推进国际商贸名城重大事项和平台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商业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国际化、现代化步伐。落实骨干企业保障机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创新企业管理,打造知名品牌,加强资本运作,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三)充分释放改革政策红利。加强对近年各级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落实好国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等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区域、产业、企业等中微观层面制度创新,发挥政策制度叠加效应。认真落实中央预调微调、结构性信贷宽松政策,稳妥推进金融改革,释放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三农经济潜力。发挥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引导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国企改革。认真落实消费政策,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零售商,引导大众餐饮健康发展、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热点。落实国务院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密切跟踪国家房地产政策取向,研究制定促进房地产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快商品房库存消化。综合运用出口退税等政策措施,优化外贸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四)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简政放权,规范权利运行,搞好服务,为企业发展减负添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强化先行指标的分析预判,及时化解负面影响,确保预期目标能够完成。将统计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在深入推进国家改革基础上,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部署,加快探索具有临沂特色的统计改革创新,发挥好统计改革对科学发展的反映、引领、导向作用。以转型升级监测制度、全省科学发展考核指标体系为标杆,改进全市科学发展和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和迎淮考核检查两个重点,严格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治理任务,优化提升生态环境。

  
上一条:2014年1-7月份临沂市工业用电增速持续上涨
下一条:五大支撑助力临沂经济在中高速平台平稳运行
关闭窗口

临沂市统计局主办 市政府网站群技术支持 E-mail:lystjjbgs@ly.shandong.cn TEL:0539-8313808

地址:北城新区行政服务中心355房间 网站标识码:3713000055 鲁ICP备05026973号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