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4448443-03_F/2015-0720017  发布机构  临沂市统计局
 存放位置   公开日期  2015-07-20
 文  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信息名称  临沂与周边地市工业经济发展对比情况分析

临沂与周边地市工业经济发展对比情况分析

2015-07-20   作者: 点击数:  

为了科学定位全市在一定时期区域内的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适时了解周边各市工业发展状况,结合全国全省情况,对比省内周边8市(青岛、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日照、菏泽)和苏北5市(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的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理清全市工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提出“新常态”下加快全市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现将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4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工业总量突破万亿元。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21.9亿元,成为全省第6个过万亿元的城市(前5个市分别为青岛、烟台、东营、潍坊、淄博),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工业经济总量膨胀的同时,发展速度保持中高速增长。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为14.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2和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与苏北五市增幅最高的宿迁市持平。

(二)工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30.4%,比2013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比2013年提高一个位次。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813.3亿元,其中利润530.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4%、10%,增幅分别居全省第4、6位,分别比2013年提高4、5个位次。在工业质量效益提升的同时,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014年重工业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2.1%,比2013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比2011年下降了7.8个百分点;轻工业生产增长18%,快于重工业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6%,比年初提高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

(三)千亿级产业发展较快。作为千亿级产业培植的绿色化工、木业产业、食品加工、先进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及节能环保7个工业产业,2014年共实现工业产值5851.3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8.3%,同比增长20.2%,增幅比全市平均高4.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1.3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9%。其中,食品加工、绿色化工和木业产业已达到千亿级,分别实现产值1946.4亿元、1210.5亿元、113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4%、26.7%、15.7%。

(四)骨干工业企业群体继续壮大。有华盛江泉、新程金锣、东部铜业、金正大、沂州集团、鑫海科技等6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其中华盛江泉、新程金锣均首次突破300亿元,这6家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5.7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2.2%,同比增长21.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10亿-100亿元的企业99家,比2013年多23家,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5.8亿元,占全市的23.2%,同比增长16.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9个百分点;1亿-10亿元的企业2230家,比2013年多152家,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39.8亿元,占全市的55.3%,同比增长19.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2个百分点。亿元以上的2335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上工业的90.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1.6%。

二、与周边城市存在的差距

(一)工业经济总量和户均收入相对较小。从主营业务收入看,2014年临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省第6位、周边城市第5位,仅为青岛的61%,比潍坊、徐州、淄博少2581亿元、1458亿元、1406亿元。从户均主营业务收入看,临沂规上工业企业户均主营业务收入为2.5亿元,居全省第15位、周边城市第10位,从省内看,仅高于菏泽0.1亿元,与枣庄基本持平,第1位的东营户均主营业务收入是临沂的5.9倍;从周边城市看,第1位的日照户均主营业务收入是临沂的2倍,苏北第1位的徐州是临沂的1.6倍。

(二)支柱产业占比偏低,规模经济相对较小。从支柱产业占比看,临沂七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8.3%,徐州六大千亿级产业占其工业的89%,青岛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占其工业的75.3%,盐城四大支柱产业占其工业的75%,分别高于全市30.7、17、16.7个百分点。从支柱产业规模看,临沂规模最大的产业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946.4亿元,仅为潍坊最大的机械产业的60%、徐州最大的装备制造业的61.7%、青岛最大的机械装备产业的67.4%;临沂有食品加工、绿色化工和木业3个产业产值过千亿元;青岛有6大产业过千亿元,分别是机械装备(2888.1亿元)、食品(1856.3亿元)、石化(1753.4亿元)、家电(1701.8亿元)、电子信息(1560亿元)、服装(1303.4亿元);徐州有三大产业过2000亿元,分别是装备制造业(3157.1亿元)、食品加工业(2736.2亿元)、煤盐化工业(2096.6亿元)。

(三)工业科技投入水平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落后。2014年临沂工业技改投资880.7亿元,居全省第6位,比2013年下降1个位次,仅为第1位潍坊市的56.8%,比青岛、淄博分别少512.9、234.2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8%,居全省第8位,比第1位的威海市低4.7个百分点,分别比济宁、潍坊、淄博、泰安、日照低4.4、3.5、1、0.4、0.3个百分点。2014年临沂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6%,居全省第11位、周边城市第9位。与省内周边8市比,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分别低于青岛、菏泽、淄博、潍坊、济宁14.7、5.1、4.7、4.6、1.7个百分点;与苏北5市比,分别低于连云港、徐州、盐城13.5、8.7、2个百分点,与淮安持平。

(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效益不高。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总体指标,指数越高,质量效益越好。2014年临沂市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30.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省内周边8市第5位,分别低于菏泽、淄博、日照、泰安82、32、12、10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临沂收入利润率为5.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周边城市第12位,低于苏北5市平均2.2个百分点,分别低于菏泽、泰安、淄博、济宁2.8、1.2、0.8、0.4个百分点。

(五)大型骨干工业企业数量偏少,竞争力不强。从数量看,2014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工业企业共138家,临沂有6家,占全省百亿企业个数的4.3%,居全省第9位,分别少于东营21家、潍坊9家、青岛7家、淄博1家、济宁1家。从规模看,临沂最大的工业企业为华盛江泉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2.6亿元,在全省排名第30位,仅为全省第1位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的11.5%。全省前30位的企业中,烟台6家、青岛4家、济宁4家、济南3家、东营3家、聊城3家。全市其他5家过百亿的工业企业在全省排名分别为:新程金锣第32位,东部铜业第67位,金正大第86位,沂州集团第106位,鑫海科技第108位。

三、工业经济存在差距的原因

(一)工业投入不足。近几年临沂工业投资下行压力较大,支撑工业投资加快增长的新开工项目、重特大项目数量不多,推进不快。2014年临沂完成工业投资1477.4亿元,同比增长14.9%,增幅比2013年回落6.2个百分点,总量仅为青岛的54.2%、潍坊的73.6%、徐州的74.7%、盐城的88.8%。同时,大企业少,对外来企业的合作吸引力不强,致使新引的大企业、大项目少,更多的大项目都是短链、无链的冶金、化工、轮胎项目。2014年临沂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的新建项目仅有4个,分别是山东长虹橡胶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福泰尔轮胎有限公司、山东兴鸿源轮胎有限公司和山东盛阳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完成投资59.4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4%。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不畅,技术改造政策对技术改造投资拉动作用不够,技术改造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技术改造投资。企业技改积极性不高。2012-2014年,临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2213.9亿元,占全省的7%,占全省第1位潍坊市的60%,比青岛、烟台、淄博少1394、875、497亿元。

(二)传统产业、高耗能行业占比大,新兴产业块头较小。临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产业占比74%,产业层次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2014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耗用了规模以上工业74.1%的能源,只创造了34.3%的产值。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880家,比2011年多23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439.6亿元,是2011年1.8倍,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比济宁、泰安高出12、1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块头较小,短时间内还难以担当保增长的重任。2014年全市五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实现产值1054.3亿元,仅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0.5%,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3%。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不强,骨干企业规模扩张受限。临沂工业传统资源初加工型企业占60%以上,高耗能行业和税负相对低的涉农行业占比超过70%,产业链条普遍较短,与中高端产业配套欠缺,在优惠政策“洼地”效应趋于平面化的大环境下,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不大。近年来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最多的是化工、轮胎等产能过剩项目,2013、2014年工业投资中两成以上的项目是产能过剩项目;化工、橡胶行业完成投资60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21.8%。骨干企业大部分是资源型和高耗能企业,在目前资源瓶颈制约、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的多重压力下,这些企业难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沂州集团产值同比增长2.8%、华盛江泉产值同比下降1.7%、临工工程机械产值同比下降8.2%、三德特钢产值同比下降18.5%、鲁洲集团产值同比下降10.8%。

(四)产业链条过短,产业聚集度不高。临沂多数产业的产业链条过短,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大多数企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节点,产品单一,结构雷同,系列化产品不多,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产业聚集度不高,园区特色不明显。全市大部分工业园区的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企业关联度很低,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集中区内的企业还只是数量上的简单汇合,空间上的地理聚集,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园区特色不明显。各县区都确定了自己的主导产业,有的园区的主导产业有四、五个,协作能力不强,产业雷同现象普遍。如食品分布在兰山、郯城、兰陵、平邑、莒南等县区,化工分布在兰山、沂水、郯城、临沭等县区,机械制造分布在经济开发区、兰陵、费县、郯城、蒙阴等县区。徐州市依托徐工集团和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拉长机械产业链条,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2014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企业达到600家,工程机械企业320家;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聚富士康、达方、威灵、大通等一大批电子产品企业,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900亿元,苏北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正在形成; 盐城悦达汽车实现收入超过500亿元,配套企业收入超过500亿元。

四、促进全市工业加快崛起的几点建议

(一)发挥工业主导作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从目前看,临沂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突出。服务业占比在区域内相对领先,是在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的条件下实现的。近年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幅度平均分别达到50%和5.5个百分点以上;重化工业占比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重化工业阶段任务还没完成,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及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更大,工业经济在壮大总量、优化结构中的主导作用仍较突出。适应工业新常态和新型工业化要求,我们要把“中高端”作为工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抓住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优化的关键,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并重,壮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举,以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为手段,推进产业发展和骨干企业战略合作,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着力增强配套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力争3年左右时间培植一批千亿级产业、百亿级企业。

(二)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构筑聚集平台。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围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发展基础,逐步引导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产业磨合和产业重组,实现现有企业围绕同一或相似的产业链的集聚化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培育“板块经济”;要积极申报和建立各级特色工业园区,为工业产业集群提供“孵化器”服务,催生和建立对区域经济起支柱作用的工业产业集群;要加强园区的道路、通讯、水、电、热、气、污染控制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

(三)以延伸产业链为核心,做大集群规模。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项目生成和实施机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策划一批中下游产业配套项目,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提高区域的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群成型。二是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全省“一圈一带”和“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在临沂落地,做到引进一个大项目、催生一个大产业、孵化一批中小企业。三是要通过产业政策导向、放宽投资领域、拓宽投资渠道、技术咨询服务、支持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招商等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资本投资优势产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产品生产,完善产业链,实现集群发展。

(四)以发展龙头为手段,促进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创办为其配套的专业园区,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内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上一条:一季度临沂市工业能耗呈负增长 节能环保压力有所缓解
下一条:临沭县小麦苗情分析
关闭窗口

临沂市统计局主办 市政府网站群技术支持 E-mail:lystjjbgs@ly.shandong.cn TEL:0539-8313808

地址:北城新区行政服务中心355房间 网站标识码:3713000055 鲁ICP备05026973号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838号